编号:50136 票数:2217
智能制造时代:软件如何定义未来?
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
采访时间:2017年5月16日
采访地点:中国·成都
被访者:
马跃 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工业事业部中国区负责人
李凯 施耐德电气工业事业部 智能制造业务负责人
5月16日,施耐德电气2017创新峰会系列巡回会议辗转至成都,以“工业融合 物联未来”为主题,向中国用户正式发布了基于物联网的,面向工业领域的系统平台——EcoStruxure™ for Industry,同时展示了施耐德电气蝶变而成的新平台EcoStruxure™如何从三层架构全面搭建企业的数字化通道,以工业物联网相关的先进技术构筑智能制造的坚实基础。
成都,作为中国西部崛起战略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的桥头堡,已经形成电子、汽车、机械和食品四大优势传统产业极具规模,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信息安全等新兴产业均衡发展的格局,面向工业领域的EcoStruxure选择在成都隆重亮相,毋庸置疑将在西部工业制造业领域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在媒体交流会上,马跃先生和李凯先生与大家交流了施耐德电气在智能制造方向的探索及收获,蕴含的理念和方案对马跃先生曾经在2017CAIMRS上“软件定义未来”的论断进行了生动而详细的注解。
与时俱进,施耐德电气助力中国智造转型
“过去三十年,是中国经济成为世界工程的三十年,是我们共同走过的光辉历程。”马跃在交流会开始就将我们带入了一个激动人心的历史场景中,他概括施耐德电气与中国客户携手,成为中国工业现代化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将工业化的水平、能力、安全、效率提高到了更高的台阶,“是真正意义上的‘在中国、为中国’的理念践行”。从1987年开始,施耐德电气由天津一个工厂起步,到今天在中国拥有26000名员工,26家工厂,三大研发中心,销售和覆盖的网络涵盖了中国一千多个城市。这些令人振奋的成绩,是施耐德电气以创新、专注的承诺在能效管理和自动化领域持续深耕的回报。
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工业事业部中国区负责人马跃发布面向工业领域的EcoStruxure
“然而,今天我们站在一个从规模导向型经济转化为创新导向型经济形势变化的门槛上,过去的成功并不代表未来的成功。” 马跃话锋一转,指出了施耐德电气新时期战略两个转型的重大意义,“今后,需要挖掘的是过去三十年中我们所建立的如此庞大的产业规模中,数字化的潜能和数字化的价值。”在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三十年中,有无数的设备和资产,还是沉默的资产。现在,需要让设备能够表达,利用软件的手段和智能化的方式,帮助用户大幅度降低能耗、提升运营效率、提升安全性,让员工在生产中得到更多授权,使得工作充满乐趣。“三十年来我们一直秉承一件事,即对中国客户的创新和专注承诺,帮助客户从创新上找到未来工业突破转型的道路,是对客户最大的承诺。”如何实现这一承诺?马跃给出的答案是施耐德电气的两个战略转型:第一是数字化的领导者,第二是行业应用的专家。
聚焦工业,EcoStruxure三层架构服务智能制造
“数字化只是手段,而非目的。”马跃深入介绍了“数字化领导者和行业应用专家”这两个转型的相互作用。他认为,数字化的目的是让数字化资产创造价值。施耐德电气要做的事情是要帮助客户发挥专长,将真正在行业中的核心竞争力——行业洞察和行业知识发掘出来,把很多工匠精神、深层知识传承延续下去,这样才能让整体社会经济向创新导向型经济发展迈出重要的一步。“数字化给行业带来的变化很大程度上是变革管理,必须在组织结构、运营、职能上作出调整,这是每一个特大型企业面临的巨大挑战。”马跃对于数字化转型的见解一语中的,现代化企业不只是装备了先进设备,还有最重要的管理理念和管理体系的转变。
如今,施耐德电气为了推动这两个重大转型,隆重推出全新开放式一体化EcoStruxure平台。在施耐德电气看来,未来整个产业格局有四个显著特征:更加电气化、更加数字化、更加低碳化、更加分散化。因此,适时推出EcoStruxure这一互联互通的基础平台将有助于提升运营效率和行业竞争力。马跃把企业做了一个简化比喻,指出企业是一个输入物料、人力和能源,输出产品和排放的三进两出的“黑盒子”,现在物联网把这个实体变得透明,这就是“透明工厂”的概念,运转的设备、资产、过程等全部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再辅以知识性的分析,就可以最大限度地用好人力和智力。“透明工厂这概念,真正意义上帮助我们把一个企业的黑盒子当中的资产的信息收集起来,来帮助我们提高效率。”李凯这样总结。
施耐德电气工业事业部智能制造业务负责人李凯发表演讲
EcoStruxure的三层架构,底层是互联互通的产品,中间是边缘控制,最顶层是应用、分析和服务,在楼宇、数据中心、工业和电力四个终端市场领域中,相互融合而又各有侧重帮助客户最大化数据价值。“所以,尽早地开始数字化才是最重要的事情。”马跃一语中的,任何的观望都会错失时机。EcoStruxure是一个开放性的平台,很多业界的知名公司已经与施耐德电气进行了多层次的合作,其中既有产品设计的软件公司,也有芯片架构的合作伙伴,还有云平台的合作服务商,也包括了提供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的合作方,并引进9000多家系统集成商帮助开发知识型APP。EcoStruxure形成一个闭环控制,使数字价值回馈实体经济。
面向OEM行业的EcoStruxure Machine架构,实现端到端和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
基于面向工业领域的EcoStruxure平台,施耐德电气在现场同时发布了主要面向OEM行业的独特架构——EcoStruxure™ Machine,该架构将为机械设备制造商和最终用户提供面向物联网和智能设备的数字化解决方案,通过真正的“一网到底”,将机器操作和工艺数据无缝集成,并支持快速响应及全面报告能力,从而降低客户的总拥有成本,为机械设备制造的全生命周期创造价值。EcoStruxure打通原来林立在各个部门、各个职能当中的很多不同的工作,把生产运营、调度、供应链等等环节,都放在一个平台上统一帮助用户提升效率。
软件定义未来,很大程度是源于工业软件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如何做顶层的应用、服务和分析。据介绍,EcoStruxure平台全球有16万软件开发者,200多万个软件授权,200多亿个设备连接点,每天用户、合作伙伴利用施耐德电气软件处理4.4万亿字节的工业业务数据,系统上每天有大量的流动信息。“这些宝贵净资产信息和流动资产信息的数字化价值如何体现?其实施耐德电气已经给出了自己的答案——EcoStruxure。”李凯列出的EcoStruxure平台的优势非常诱人。
智能制造技术构成,包括传感器技术,移动技术,云端技术,分析技术,安全技术五个方面,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无限的可能性。同时,智能制造相关的名词非常多,例如柔性生产、机器学习、边缘计算等等。我们如何搭配这些技术,如何选择适合的路径?李凯分析到:“中国由制造业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作为制造型企业来讲,面临的挑战有几方面,第一是生产效率,第二是能耗,第三是质量。目前主流的制造流派很多,如何将这些技术和产品导入到客户的系统中,才是核心问题。”这个核心问题,无疑就是所有问题的真正难点,李凯指出核心是管理。
早在1997年,施耐德电气就第一次提出了透明工厂的概念。在这一理念的发展过程中,逐步由解决硬件问题发展为解决连接问题,最终解决软件问题。这一路线也体现了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轨迹。数字化起到的基础作用,生产过程中的数据采集上传,加工成信息,帮助企业做出决策,实现智能化。施耐德电气的透明工厂有两个核心系统,一个是能源管理系统,一个是生产管理系统。对于这样的结构划分,李凯是这样解析的:“在过程工业中,整个系统是以能源为核心来组织;而在离散工业中,我们更关心的是运营生产。两个不同的生产环境有不同的核心问题,因此我们在两个不同的系统当中会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
由此,施耐德电气面向智能制造,提出了“透明制造”的新概念,旨在通过工厂的透明化管理提升数字化水平,实现从用户到供应商端到端的智能化,“这就是EcoStruxure为制造型企业提供的一个核心价值”。李凯介绍了EcoStruxure的另一个核心价值,即生命周期的智能化,是以数字化服务为核心将生产全程串联贯通,解决广大制造商的困扰。
后记:未来工业有两个关键词——透明和融合。在企业底层到顶层的架构中,往往在运营层出现断层,施耐德电气在EcoStruxure平台中,利用在设备层、控制层和企业层传统优势,从运营层这一维度发力,提供三类解决方案,一是精益运营,二是完整的数字化平台,三是智能化服务。三项核心技术融合,辅助各层有机配合以产生更大的价值,也是施耐德电气提议的“先软后硬”和“先医后药”的深度原因所在。正如马跃所说:“先解决整体规划,从企业实际出发,全面诊断后解决根本问题是什么,再一步一步部署硬件系统,才能更好更快地实现智能化的跨越。”